合同取得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取特定的合同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劳动力、材料、设备等费用。合同取得成本的核算和记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能够有效评估合同的盈利和成本状况。本文将详细探讨合同取得成本的意义和相关分录写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合同取得成本是啥意思?
● 合同取得成本:是核算企业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的科目。简单地说就是取得了合同后的所花的钱,例如取得某一个合同后,公司因为取得这一个合同给予的奖励,佣金等。
● 增量成本:是指企业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
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但是,该资产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的,可以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除预期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之外的其他支出(如无论是否取得合同均会发生的差旅费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明确由客户承担的除外。
二、合同取得成本相关分录怎么写?
合同取得成本是属于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科目,是企业在取得合同发生的且能够预计收回的增量成本,其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属于资产类科目。
该科目借贷方向为借增贷减,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结转的合同取得成本。合同取得成本是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且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但该资产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可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合同取得成本”取得成本时
借:合同取得成本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
“合同取得成本”摊销时
借:销售费用
贷:合同取得成本
综上所述,合同取得成本是企业在合同获取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的总称,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相关分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核算和记录,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