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个人所得税的广阔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便是非居民个人,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中国境内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而言,了解自己在税法中的定位尤为重要。那么,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究竟哪些人被视为非居民个人?而对于境内的外籍人,税法又是如何具体规定的呢?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一一揭晓。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非居民个人有哪些?境内的外籍人怎么规定的
非居民个人是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
1、住所标准
这里认定的“住所”是税法的特定概念,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等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
2、居住时间标准
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境内累计居住满183天,属于居民个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当天不足24小时,不计入中国境内居住天数。
如果外籍人士身份为居民个人,全球综合所得收入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并于取得次年的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
如果外籍人士身份是非居民个人,只要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包含以下四种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年度汇算。
综上所述,个人所得税法对于非居民个人及境内外籍人的规定是明确而具体的。了解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外籍人士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也有助于企业合规经营,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本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非居民个人是哪些人?境内外籍人是如何规定的】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简单会计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简单会计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