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企业会计的广阔领域中,资本公积是一个既常见又重要的概念。当股东的投资款超出了其应当出资金额时,这个“超额”部分就会被计入资本公积。但资本公积究竟是什么呢?它包含哪些内容?与实收资本(股本)、留存收益又有何区别?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什么是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其他资本公积等。
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等。

以下情况可以计入资本公积:
自用房地产转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大于原帐面价的差计入“资本公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正常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进行权益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冲回时,应计入“资本公积”;
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公允价大于原帐面价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小于就冲“资本公积”);
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方式下,长投的入帐价值和换出对价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冲“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投,被投资企业发生其他权益变动时,则根据所占比例调长投计入“资本公积”;
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
二、资本公积、实收资本、留存收益的区别
以下是资本公积、实收资本(或股本)及留存收益的区别:

综上所述,资本公积是企业会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包含了多种形式的资本增值。与实收资本(股本)和留存收益相比,资本公积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资本公积的含义及其与实收资本(股本)、留存收益的区别。如果大家对于资本公积还有任何疑问,或者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会计能力,不妨来简单会计网学习!
本文【资本公积是什么意思?与实收资本(股本)、留存收益的区别是什么】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简单会计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简单会计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