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对捐赠有哪些具体规定?政策依据是啥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企业所得税对捐赠有哪些具体规定?政策依据是啥
收藏 0

企业所得税对捐赠有哪些具体规定?政策依据是啥

企业所得税法对于企业的捐赠行为有一系列具体的税收规定。这些规定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税务筹划,也引导着企业的社会公益行为。那么,企业所得税法对捐赠有哪些具体规定?其政策依据又是什么?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企业所得税对捐赠有哪些具体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所称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符合法律规定的慈善活动、公益事业的捐赠。

根据《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民政部公告2020年第27号),公益性社会组织,包括依法设立或登记并按规定条件和程序取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

《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企业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国务院扶贫办公告2019年第49号)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执行期限已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用于目标脱贫地区的扶贫捐赠支出,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在政策执行期限内,目标脱贫地区实现脱贫的,可继续适用上述政策。

 《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民政部公告2020年第27号)规定,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在接受捐赠时,应当按照行政管理级次分别使用由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监(印)制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并加盖本单位的印章。

 《关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20号)除另有规定外,公益性群众团体在接受企业或个人捐赠时,按以下原则确认捐赠额:

1.接受的货币性资产捐赠,以实际收到的金额确认捐赠额;

2.接受的非货币性资产捐赠,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捐赠额。捐赠方在向公益性群众团体捐赠时,应当提供注明捐赠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证明;不能提供证明的,接受捐赠方不得向其开具捐赠票据。

综上所述,企业所得税法对捐赠行为的规定旨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企业应充分了解这些规定,合理规划捐赠行为,以实现税务优化和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