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留薪,是员工因工作受伤或患病时享有的一项关键权益。但这项权益的时长如何确定?能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延长?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停工留薪的相关规定,帮助您全面了解这一权益。
一、停工留薪的定义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继续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的期限。
二、停工留薪期一般是多久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三、停工留薪期内工资如何发放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不工作,单位可以拒绝支付其工资吗?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因此,即使职工不工作,单位也不得拒绝支付其工资。
综上所述,停工留薪的时长及能否延长,均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规定来确定。员工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并在必要时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本文【一文读懂停工留薪:时长几何?能否延长】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简单会计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简单会计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