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方法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方法
收藏 0

所得税费用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交纳的税费之一,而费用是指企业为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支出。所得税费用作为一种损益类费用,属于费用支出性科目。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计算所得税费用时需要考虑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当前期间应交纳的所得税,其计算公式为:当期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企业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税前会计利润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去纳税调整减少额,而企业所得税税率是根据税法规定确定的。

递延所得税是指发生在会计上但尚未在税务上确认的一项税务负债,它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减去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正数时记入借方;为负数时记入贷方。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减去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正数时记入贷方;为负数时记入借方。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费用 =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在会计处理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处理是:借记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而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应有余额的差额,会计处理是: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以及其他相关科目如“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情况相反。

此外,企业还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予以调整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及有关科目。在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以结转会计期间的费用。

递延所得税的产生是因为在会计和税务上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而引起的,它被记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一项负债。递延税款是指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因时间差异而产生的会计利润与未来所得税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进行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根据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递延所得税可分为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指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时产生的税款;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时可抵减的税款。

综上所述,所得税属于费用类支出性科目,是企业为了经营活动而支付的一种费用。它的计算涉及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并按照税法规定和会计处理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所得税的存在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以递延所得税的形式体现,它是会计利润与未来所得税之间时间差异的结果。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方法
收藏 0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